10月31 重視營養治療,推動特醫食品產業發展
大量臨床實踐證明,營養治療可以增強各種臨床治療手段效果,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員會副主委、廣東財經大學教授魯曉明建議,加強醫療機構臨床營養科室規范化建設和管理,規范和推動特醫食品在醫療機構的使用。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民營養行動計劃(2017-2030年)》明確提出開展臨床營養行動。營養治療可以增強各種臨床治療手段效果,減少感染等并發癥,加快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期,減少醫療費用,是醫學發展的重要趨勢,特醫食品是營養治療的關鍵環節。
魯曉明指出,目前,我國特醫食品產業發展存在一些問題:醫療機構對臨床營養科室建設缺乏重視,特醫食品在醫療機構的推廣使用存在較大障礙;缺乏使用規范指引,醫療機構對特醫食品的采購、使用管理混亂;特醫食品注冊審批效率不高,流程復雜;存在違法生產銷售固體飲料假冒特醫食品的現象。
為此,魯曉明建議,要加強醫療機構臨床營養科室規范化建設和管理。建議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設營養診療科并納入臨床一級科室,負責對特醫食品在內的腸內營養制劑的統一管理,開展營養篩查評價、診斷治療。將臨床營養學知識、特醫食品法律法規標準等要求納入對所有臨床醫生、護士培訓教育的內容。
“規范和推動特醫食品在醫療機構的使用。”魯曉明表示。加快出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臨床使用規范》,為各級醫療機構規范使用特醫食品提供明確指引。在國家層面統一明確將特醫食品納入醫療機構診療目錄,鼓勵醫療機構將特醫食品納入信息系統自行編碼收費,并對接處方、醫囑、收費和庫房管理等子系統,實現對特醫食品的集中統一規范管理。“同時建議醫保部門將少數重大疾病患者所急需、臨床上效果得到驗證的特醫食品逐步納入醫保目錄,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
魯曉明還建議要加大對國內特醫食品產業的扶持力度,要加快特醫食品的研發和注冊審批。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國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一批創新型、競爭力強的國內特醫食品企業。利用我國傳統食養理論和特色食品原料資源開發更多新產品,不斷豐富特醫食品種類。同時不斷調整完善更加符合臨床治療和營養需求的審批標準,優化審批流程,加快產品審批,提高市場供給力,推動國內特醫食品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同時,加強特醫食品監管,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特醫食品的違法行為。對特醫食品實施嚴格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安全。規范固體飲料標簽標識管理,嚴厲查處固體飲料虛假標識、夸大宣傳、假冒特醫食品的違法行為。嚴禁未依法注冊的產品打著“特醫食品”的幌子進入醫療機構。加大特醫食品知識科普宣傳力度,引導公眾科學認識特醫食品。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