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11 從“養老”到“享老”:數看我國銀發經濟新亮點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銀發經濟正從“養老”向“享老”全面升級。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銀發經濟規模突破7萬億元,占GDP比重達6.5%,其中養老服務、健康消費、文娛旅游等領域呈現爆發式增長。這一轉變不僅體現在消費結構的升級,更折射出政策、技術與市場協同發力的新趨勢。
一、服務供給:從“保基本”到“全鏈條”
1. 養老服務多元化擴容
2025年上半年,全國老年人養護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0.9%,社區、機構、居家養老照護服務分別增長30.4%、22.6%、18%。以上海為例,其“15分鐘養老服務圈”已覆蓋98%的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浴等一站式服務。湖南耒陽市的“1+X”互助式養老模式,通過村級養老中心整合醫療、購物、娛樂功能,惠及20萬農村老人,打破城鄉養老資源壁壘。
2. 適老化產品迭代加速
適老化產品總量達21.6萬種,今年前四月新增2.87萬種,增長率達255.2%。助行助聽設備、智能監測床墊、跌倒報警系統等科技產品成為增長主力。例如,山西“晉孝煥新”行動對購買適老化產品的消費者提供30%補貼,推動防滑地板、智能穿戴設備等普及;蘇州工業園區推出的“銀發逍遙貼”,通過中藥貼敷緩解關節疼痛,單月銷量突破10萬盒。
3. 產業生態向“醫養康護娛金”融合
銀發經濟已形成覆蓋健康管理、康復護理、文化娛樂、金融保險的全產業鏈。青島“養老服務消費季”推出適老化改造補貼,培育10個康養產業園;海南發布《旅居養老服務規范》,推動“溫泉+醫療”模式,2025年旅居養老收入預計突破500億元。
二、消費需求: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管理”
1. 健康消費從“治療”轉向“預防”
老年營養保健品、健康監測設備銷售收入分別增長30.1%、7.5%,反映出健康意識升級。例如,北京“一鍵通”應急呼叫系統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獨居老人心率、血壓,上半年處理緊急求助12萬次;深圳某企業研發的智能藥盒,可提醒服藥并同步數據至子女手機,用戶規模突破200萬。
2. 文娛消費從“生存型”轉向“悅己型”
老年旅游、體育健康、文化娛樂收入分別增長26.2%、23.9%、20.7%。銀發群體正成為文旅市場新主力:
- 旅居養老:海南、云南等地推出“候鳥式”旅居套餐,包含專車接送、醫療陪護、文化體驗等服務,2025年預訂量同比增長40%。
- 數字娛樂:抖音、快手等平臺60歲以上創作者超500萬,直播帶貨、短視頻創作成為新職業。杭州“銀齡數字課堂”培訓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累計服務超10萬人次。
- 終身學習:全國老年大學數量突破8萬所,2025年春季招生同比增長25%,書法、攝影、智能手機應用等課程最受歡迎。
3. 金融消費從“儲蓄”轉向“資產配置”
養老金融產品創新加速,年金險、養老金目標基金規模突破3萬億元。上海試點“家庭保障型信托”,允許老年人將房產、存款等資產委托給信托機構管理,按月領取生活費并保留遺產繼承權,2025年上半年簽約量超5000單。
三、技術賦能:從“數字鴻溝”到“智慧養老”
1. 智慧養老技術爆發式增長
智慧養老技術服務、老年智能裝備制造收入分別增長33.7%、32.6%。例如:
- AI陪伴機器人:科大訊飛推出的“銀發小助手”可語音聊天、提醒用藥、緊急呼叫,2025年銷量突破50萬臺。
- 5G遠程醫療:北京協和醫院與200家基層醫療機構共建“云診室”,老年患者可通過5G網絡接受專家會診,單日最高接診量達300例。
- 區塊鏈養老認證:深圳試點“養老服務區塊鏈平臺”,記錄老人健康數據、服務評價等信息,防止虛假服務,已覆蓋10萬用戶。
2. 適老化改造破解“數字鴻溝”
工信部發布兩批老年人用品推廣目錄,聚焦智能手環、呼叫系統等產品。例如:
- “長輩模式”APP:微信、支付寶等推出大字體、語音導航版本,老年用戶活躍度提升30%。
- 社區數字課堂:成都“銀齡數碼助手”項目培訓志愿者,幫助老人學習網購、掛號、打車,2025年覆蓋500個社區。
四、政策紅利:從“頂層設計”到“地方實踐”
1. 國家層面系統布局
202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央行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激勵金融機構支持養老產業。
2. 地方創新百花齊放
- 山西:對適老化產品提供30%補貼,最高1.8萬元/人。
- 長春:發布53條措施,聚焦機構養老、康復輔具等六大產業,設立銀發消費專區。
- 東莞: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完善15分鐘居家養老網絡,降低養老機構水電成本。
五、未來展望:從“經濟增量”到“社會變革”
銀發經濟正重構中國社會運行邏輯:
- 經濟層面:預計2035年規模達30萬億元,占GDP 10%,成為內需核心引擎。
- 社會層面:推動“年齡友好型社會”建設,緩解養老保障壓力。
- 技術層面:倒逼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創新,提升養老服務效率。
從“養老”到“享老”,銀發經濟不僅是應對老齡化的“必答題”,更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當科技的溫度、政策的力度與市場的活力交匯,一個更包容、更智能、更有溫度的老年友好型社會正在到來。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