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 為什么說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中醫藥是中國人在幾千年與疾病做斗爭中逐漸創立的一門獨具特色和優勢的醫學科學和文化體系,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至今仍然在我國醫藥健康事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曾高度贊揚:“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中醫藥學對豐富世界醫學事業、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這一英明論斷將中醫藥的歷史地位和現實價值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讓每位中醫藥人都為之振奮,深受鼓舞和激勵。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精神,不斷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自覺和自強,努力推動中醫藥在新時代的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從多維度闡述了發展中醫藥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的講話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可以概括為“3大意義1個方向”:
第一大重要意義:客觀評價了中醫藥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這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醫藥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我們也深感做好中醫藥文化傳承工作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必須以一種光榮而自豪的使命感,努力做好中醫藥的傳承工作。
第二大重要意義:充分肯定了中醫藥所具有的科學學術地位。習近平總書記贊揚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這不僅肯定了中醫藥的科學學術地位,而且還是中國古代科學寶庫中最珍貴的寶物。雖然將其定位在“古代”,這也說明中醫藥在現代還未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突破性發展。同時,我們也深感在現代科學文明背景下,中醫藥必須與時俱進,要有進取精神、擔當精神和奉獻精神,才可能尋找到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第三大重要意義:極大提升了中醫藥所具有的國家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將中醫藥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形容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這就明確了中醫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重要的戰略地位,也預示了中醫藥將在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一大發展方向:中醫藥必須進入世界科學研究的前沿。這不僅是對中醫藥界提出的要在世界醫學和生命科學研究前沿發揮作用的要求,而且也是對我國科學文化界提出的期望。同時,還為中醫藥學術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對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將中醫藥譽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的深刻含義
中華文明寶庫包括中國歷代在自然領域和人文社會思想領域創造出來的最高成就,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最全面也最重要的信息,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凝聚著中國哲學智慧和中華文明精華。中醫藥在醫學價值觀上追求的大醫精誠、仁愛等醫德思想,在學術理論和臨床實踐中應用的天人合一、太極、陰陽、五行、象思維、中和、變易、平衡、治未病等醫學思想和方法論,共同構成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毛澤東主席曾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這肯定了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具有寶庫的價值。而習近平總書記則將中醫藥定義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更進一步提升了中醫藥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地位。兩位領袖從政治科技文化的高度對中醫藥的評價,讓我們對中醫藥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中醫藥不僅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瑰寶,而且也是中華文明智慧成果的集中體現和集大成者,是中華文明寶庫當之無愧的“代表”,發揮著幫助人們進入中華文明寶庫的像鑰匙那樣的關鍵性作用和歷史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將中醫藥比喻為“鑰匙”,主要有以下三層涵義:一是強調了中醫藥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出獨特而重要的關鍵性作用。二是提示了通過中醫藥文化就可以了解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是一條從中醫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捷徑。三是預示了中醫藥將在未來醫學科學前沿發揮重要的啟示性作用。可見,習總將中醫藥譽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具有深邃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清晰洞察。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中醫藥發展提供新機會
面對中醫藥發展的新形勢
百年來在現代科技的強力推動下,現代醫學的基礎理論和診療技術突飛猛進,不斷攻克著各種疾病給人類帶來種種病痛的醫學難關,大大地提升了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然而,現代西方醫學雖然已非常先進,但仍然還不能解決所有臨床問題。中醫藥雖然很古老,但對很多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等有著確切的療效,而且在重大疫情防治、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中醫藥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繼續為大眾健康服務的能力和機會,這就是我國主張“中西醫并重”共同為人類健康服務的社會基礎和學術依據。
進入21世紀的中醫藥,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大好發展時機。現代數理化、生物醫學、復雜性科學、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文明的最新成果,將為中醫藥傳承和創新發展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強有力的政府和政策支持,將為中醫藥發展提供堅實的運行保障;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逐漸增強,世界各國對中醫藥的認可度和接納度正發生著令人驚奇的變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建設“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以及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中首次納入傳統醫藥并將推動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傳統醫藥進入世界主流醫學體系,更是為中醫藥的全球化發展創造了新的發展機會。在當前新形勢下發展中醫藥,我們必須具有清醒的認識、理性的思考和長遠的眼光,努力推動中醫藥的普世化、現代化、市場化和主流化,力爭將中醫藥盡快推進世界主流醫學體系之中。
明確中醫藥發展的新目標
普世化:推動中醫藥文化價值觀的國際認同
中國文化所主張的以人為本、敬畏自然、平衡和諧等理念,深刻地影響了中醫藥科學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中醫藥以中華傳統文化以“天人合一”整體觀為醫學思想基礎,以“象思維”為最主要的認知思維方式,以“辨證論治”為臨床操作流程,以“自然和諧,以平為期”為治療目的,以“以人為本、大醫精誠”為核心價值,具有普適性價值。在國家大力增強話語體系建設和推動一帶一路的新形勢下,中醫藥必須借此東風,讓世界上更多人能夠認同和理解中醫藥文化。
現代化:創新中醫藥學術發展模式
由于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體系是在兩千多年前形成的,長期以來中醫藥學術發展十分緩慢,已很難適應工業文明和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時代的需求。中醫藥的現代化首先必須在“古典自然整體型模式”的基礎上,吸取“現代實證型”中醫藥模式的教訓后進行升級,不斷創造和完善出一個能夠堅持宏觀整體認知,引入大數據、復雜性科學、智能化和工具化等現代科學方法的“未來自然整體型中醫藥學術發展模式”(詳見《中國中醫文化藍皮書(2016)》),以不斷推動中醫整體觀的大數據化升級、推動中醫象思維能力的智能化升級、推動信息采集與分析的工具化升級、推動中醫臨床診療技術的資源化升級,使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體系來一場革命,使傳統初級的整體觀、認知思維和行為方式實現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躍。
市場化:設計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中醫藥運行模式
中醫藥進入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以后,已不可能關起門來做學問,也不能再以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心態,被動地為民眾服務,而是必須以保障民眾健康的一個行業,積極地參加醫療市場的競爭。中醫藥既是一個偉大的健康事業,也是一個服務于民生的健康產業,特別是要在現代醫療市場上求生存和發展,更必須進行中醫藥產業結構的調整,創造具有中醫藥行業特色和競爭優勢的中醫醫療商業模式,塑造出中醫藥文化的整體品牌形象和培育出獨占市場競爭優勢的中醫藥品牌,這是實現面向全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目標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流化:推動中醫藥在世界各國的合法化發展
到目前為止,中醫藥已在世界上183個國家服務于民眾健康,雖然可以據次認為中醫藥已走向世界,但在很多國家并沒有合法化。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舉行的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首次將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納入其中。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塔里克·亞沙雷維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此舉有助于包括中醫在內的傳統醫學融入主流醫學”。這并非僅僅獲得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個學術地位和進入世界醫療服務市場的一個資格,而是將擁有合法的身份,標志著中醫藥正式從法理上開始全球化。
創建中醫藥發展的新平臺
中醫藥文化不僅是中醫藥的靈魂和核心,而且也是中醫藥發展的先鋒和向導。由于中外文化的差異和沖突,中醫藥文化并沒有被大多數國家所認同和接受,沒有被接受就沒有話語權,由此也就不可能擁有相關的政策法規,也就是說中醫藥在很多國家還沒有被合法化。很顯然,這些問題和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文化,切入點則在傳播、智庫和話語體系建設。
在現代法治社會,沒有話語權的事業,是很難正常生存和健康發展的。在現代競爭激烈的醫療服務市場中,中醫藥必須重視和有意識地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只有不斷增強中醫藥的話語權,才能不斷增強中醫藥在醫療衛生事業與市場中的影響力。中醫藥只有自身發展好了,并逐漸形成完善的傳播體系和擁有強勢的話語權,才可能讓民眾更加信任中醫藥,在有健康需求時也才能主動地選擇中醫藥,從而從中醫藥中獲得更多更好的健康實惠。這就是我們必須建設好中醫藥話語體系及其傳播平臺的重要意義和主要目的。因此,無論中醫藥的普世化、現代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中醫藥文化必須先行,而中醫藥文化的先行則必須依托中醫藥智庫、中醫藥話語體系和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
這就是我們認真深入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的重要論述,創辦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業智庫機構,大力開展中醫藥智庫學術研究,不斷促進中醫藥話語平臺建設,讓中醫藥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使世界各國民眾從中醫藥中得到健康實惠的目的和意義之所在。(劉敏如 國醫大師 毛嘉陵 北京中醫藥大學)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