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 關于糖尿病,年輕人最容易踩的 5 個認知 “大坑”
奶茶續命、熬夜刷劇、仗著顯瘦就胡吃海喝…… 很多年輕人覺得 “不胖、年輕、沒癥狀”,就和糖尿病劃清了界限。但事實是,這些看似平常的習慣,正在悄悄摧毀胰島功能。11 月 14 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今天就來扒一扒年輕人最容易踩的 5 個認知 “大坑”,別等血糖失控才后悔! 誤區 1:年輕就是資本,糖尿病找不到我 “我才二十幾歲,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病”—— 這是很多年輕人的普遍想法,但數據早已打臉。糖尿病從不是年齡專屬病,長期高糖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熬夜、壓力山大,都在讓年輕群體的患病率持續飆升。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已達 11.9%,每 9 個人里就有 1 個患者。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更觸目驚心:40 歲以下群體的糖尿病發病率,近年從 3% 飆升至 10.9%,足足漲了 3 倍多。年輕不是 “免糖金牌”,胰島的耐受度再高,也扛不住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 誤區 2:我瘦我任性,怎么吃都沒事 “BMI 正常,身材苗條,糖尿病跟我沒關系”—— 這是最危險的誤解之一。糖尿病是復雜的代謝性疾病,體重只是風險因素之一,“隱形肥胖” 才是更隱蔽的殺手。 有些年輕人看似纖瘦,實則肌肉量不足、內臟脂肪超標。這種 “外瘦內胖” 的體質,同樣會引發胰島素抵抗,讓血糖失控。真正的健康從不是 “瘦就夠了”,長期不健康飲食(比如高油高鹽、精米白面吃太多)+ 缺乏運動,哪怕體重沒超標,也可能被糖尿病盯上。 誤區 3:無糖食品隨便吃,0 糖飲料當水喝 “無糖 = 沒糖,喝再多也不怕”—— 這是最容易掉的認知陷阱!首先要明確:“無糖”≠不含糖,只是不含蔗糖。很多無糖食品(比如無糖餅干、無糖面包)含有大量淀粉、油脂,這些成分進入人體后,依然會轉化為葡萄糖,讓血糖升高。而且無糖食品本質是 “食品” 不是 “保健品”,熱量和碳水化合物依然存在,必須限量吃。 再看 0 糖飲料,根據國家標準,每 100 毫升飲料中糖≤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