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6 多方發力中醫藥惠民跑出加速度
家門口看上好中醫、中醫藥夜市火爆出圈、烏梅湯一袋難求……2024年,這些熱點話題頻頻出現,各省在為老百姓提供多樣化的中醫藥服務體驗方面“卷”出了新高度。
2025年全國中醫藥局長會議指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和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中醫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地主任局長共同探討如何讓中醫藥融入百姓生活,提升人民群眾中醫藥服務獲得感。
建體系,促協同,優質醫療資源惠及百姓
會上指出,要建強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加快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中醫項目等建設。深化中西醫協同,持續推進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建設。這些都為提升中醫藥服務質量提供了重要思路。
“四川省80個專科、31個科室分別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四川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田興軍表示。2025年,四川將積極爭取國家中醫醫學中心等重大項目落地四川。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卉曉介紹,安徽省36個專科獲批國家中醫優勢專科,11個科室獲批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項目。
“河南在中醫藥服務持續發力,建好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同時,建好高水平中醫藥優勢專科。”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周勇表示。
江西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曉輝表示,2025年,江西將繼續通過建強全域機構、中醫醫院、專科專病“三道陣線”,促進中醫藥事業提質。
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肖文明表示,2025年,湖南將加強中醫優勢專科集群建設,新增遴選建設一批中醫優勢專科集群。組織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同攻關,進一步提高中醫藥科室設置在綜合醫院周期性評審、等級評審工作中的權重系數。
福建以開創“中西醫旗艦的福建模式”、形成“中西醫旗艦的區域引領”為目標,積極推動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福建省婦幼保健院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工作,打造“中西醫結合,中醫特色鮮明”的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
山東以提升中醫藥專科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核心,突出頂層設計,按照“最強專科牽頭+5個市級成員專科+不少于10個縣級成員專科”的原則,組建形成“金字塔式”專科集群建設模式。
強基層,惠民生,優質中醫藥服務送到百姓家
如何滿足廣大群眾“看上好中醫”“用上好中藥”的普遍訴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中醫藥的優勢在基層。”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市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羅增剛說,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方案實施,滾動建設300個社區中醫閣。肖文明同樣認為,中醫藥根在基層。因此,湖南省嚴格控制三級醫院的床位數量,把大量的優勢資源下沉到基層。
田興軍表示,四川省建成投用一批縣域中醫醫療次中心和“兩專科一中心”,為140家縣級中醫醫院配備中醫康復治療設備;實施中醫強基層“百千萬”行動,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走進基層千家萬戶。
周勇表示,河南鞏固“鄉鄉有中醫館、村村有中醫服務”的基礎,推廣一批中醫適宜技術。
2024年,各省在中醫藥資源擴容下沉、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方面交出了漂亮的答卷。江西省基層中醫藥服務占比達到37.2%;安徽省實現中醫醫共體全覆蓋,全省各縣級公立中醫醫院均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覆蓋人口占縣域人口41.7%;湖南省定點幫扶598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人民群眾9.4萬余人次,群眾對中醫藥的可及性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2025年,各省將持續發力,為人民群眾帶來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
“湖南將加快建設省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平臺,開展市縣兩級中醫藥適宜技術師資骨干培訓。持續推進‘名中醫團隊進基層’服務行動,強化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培訓推廣。加快推進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項目建設,持續提升中醫特色診療能力和急診急救能力。鼓勵有條件的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肖文明表示。
“安徽省將加強基層人員培訓,改革培訓方式,加大信息化中醫輔助診斷系統的推廣力度,完善基層中醫門診病例等。”王卉曉表示。
田興軍表示,四川將根據縣域人口流動變動趨勢,開展“兩專科一中心”、治未病中心、縣域中醫醫療次中心建設。
興文化,嘗藥膳,中醫藥融入百姓生活
當“脆皮”打工人開始前往中醫藥夜校,當年輕人開始涌入中醫藥文化夜市,當中小學生開始玩轉小小“中藥卡”……中醫藥文化熱的背后透露著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文化知識的渴求。
中醫藥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及巨大的實用價值。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的一項重要課題。各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開發多種形式的惠民活動,為老百姓呈現了中醫藥文化的饕餮盛宴。
北京市基于不同城區的特點打造了不一樣的集市活動。“東城區以名醫館的形式推出了夜市活動,利用豐富的名醫資源,讓大家更好地體驗中醫按摩、刮痧、針灸等;豐臺區則是在日間以文旅集市的形式推出,提供中醫藥文創產品。”羅增剛介紹。
湖南的中醫藥夜市不僅有傳統的中醫技藝體驗,還有經絡四診儀等中醫“黑科技”。妙趣橫生的飛花令、底蘊深厚的中醫功法表演等也吸引了群眾前來駐足觀看。此外,湖南省打造長沙馬王堆等中醫藥文化地標,推出馬王堆里的“活”醫學等紀錄片和書籍。肖文明表示,2025年湖南將以長沙太守醫圣張仲景、馬王堆漢墓醫書等湖湘中醫藥歷史文化為背景,打造“中醫藥+文旅”特色街區、體驗場館、旅游線路等。組織78個國家、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以二十四節氣養生保健為切入點,在全省各地開展個性化的“時令節氣與健康”中醫藥文化服務周系列主題活動。
“青海省建成了17家省級中(藏)醫藥文化教育宣傳基地,開展‘從二十四節氣走進青海傳統中(藏)醫藥’活動。”青海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端智說。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曾斌芳介紹,新疆將每年5月定為天山中醫藥文化節(月),得益于新疆豐富的少數民族醫藥文化,文化月的活動會豐富多彩。
“貴州舉辦了第二屆‘貴藥膳’大賽暨貴州藥膳產業推介大會。此外,貴州推出了中藥飲品——‘茶補補’,開發國醫大師康養藥膳方,深受群眾的喜愛。2025年,我們將繼續推動藥膳的推廣工作,希望百姓不僅吃出文化、吃出幸福,還要吃出健康。”貴州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敬杰表示。
劉曉輝表示,江西將打造杏林江西、科普宣講、合作交流“三張名片”,促進中醫藥文化提能。
各地持續推出的各種惠民舉措,不僅是對民眾健康需求的積極回應,更是對中醫藥傳承與發展使命的有力擔當,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中醫藥惠民之路在全國各省局的共同努力下,必將越走越寬。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