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什么?
藏是精準守護身體里最容易在冬天耗損的3樣東西。
藏陽氣
陽氣就像身體里的“小火爐”,冬天外界寒冷,火爐需要多“蓄熱”才能抵御寒氣。如果冬天熬夜、頻繁出門受凍,就像把火爐的火苗往外拔,來年春天容易沒力氣、怕冷。
藏精氣
精氣是身體的“儲備糧”,就像植物冬天把養分藏在根部。冬天新陳代謝慢,正是攢精氣的好時候,要是過度勞累、頻繁應酬,精氣耗光了,來年可能會沒精神、抵抗力下降。
暢情志
冬天天短夜長,人容易情緒低落、想得多。“暢情志”就是讓心態靜下來,別焦慮,不然情緒內耗會反過來耗損陽氣和精氣。
如何養?
建議從以下4個方面做好冬季養生。
起居
建議早臥晚起,夜晚十點前入睡,早晨可待日出后、氣溫回升時再起床。此舉有助于規避清晨寒氣,防止外界寒邪侵襲人體。
飲食
冬季飲食應遵循“溫補而不燥熱,滋陰而不寒涼”的原則,既要增強機體御寒能力,又要避免內火滋生,同時注意調護脾胃、促進營養吸收,為身體儲備能量。因此,建議減少冰淇淋、涼拌菜、西瓜、梨等生冷寒涼食物的攝入,若食用海鮮、螃蟹等偏寒性食材,可搭配生姜、紫蘇等溫中散寒的調料一同烹調,以平衡食性。
以下推薦3款適宜冬季食用的藥膳方。
1.羊肉蘿卜湯
材料:帶骨羊肉500克,白蘿卜1根,生姜5片,蔥段2段,白胡椒少許。
做法:羊肉焯水去除血沫,與生姜、蔥段一同燉煮1.5小時,加入切塊的白蘿卜繼續燉30分鐘,最后加鹽與白胡椒調味。
功效:羊肉可溫中暖下、補益陽氣,白蘿卜能消食化痰,二者搭配既補而不膩,又有助于身體保暖,且不易引起上火。
2.當歸黃芪燉雞
材料:老母雞半只,當歸5克,黃芪10克,紅棗4顆,枸杞子少許。
做法:雞肉焯水后,與當歸、黃芪、紅棗一同慢燉2小時,出鍋前5分鐘加入枸杞子。
功效:黃芪補氣固表,當歸養血和血,雞肉具有溫中益氣的作用。此湯適合冬季體虛乏力、面色無華者食用,可增強體質,補充能量。
3.栗子小米粥
材料:小米100克,去殼栗子8~10顆,山藥1小段。
做法:小米提前浸泡30分鐘,栗子煮熟去殼,山藥去皮切塊。將所有材料一同煮40分鐘至粥體黏稠。
功效:小米、山藥健脾益胃,栗子補腎強筋。該粥品性味平和,可作為早餐或晚餐,有助脾胃運化,亦不易造成消化負擔。
運動
冬季運動不宜追求大汗淋漓,而應以促進氣血流通為目的。可選擇八段錦、太極拳等室內柔和運動,或于天氣晴好時散步、曬太陽。每次活動20~30分鐘,以身體微微發熱為度,避免劇烈運動導致陽氣外泄。
情志調攝
冬季易出現情緒低落,建議在天氣晴朗時多曬太陽(尤其以背部為佳),有助于振奮陽氣。平時可通過閱讀、聆聽舒緩音樂等方式保持心境平和。應盡量避免爭吵、減少焦慮,使心神安寧,以利體內陽氣的潛藏與養護。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吳越娣 齊國安)
]]>立冬過后,氣溫明顯降低,時有霧霾發生,冬藏應保持健康的居室環境。李金輝建議,供暖以后,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室內濕度保持45%-65%為宜。起居上,盡可能早睡晚起,睡覺時間不超過十一點,保證充足睡眠,老年人可待日出之后起床,以鼓舞陽氣。
在情志方面,專家建議人們保持心境平靜,情緒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此時室外較寒冷,人們的室內活動增多,可沏一杯茶,讀書看報,練習書法繪畫,或與家人好友聊天,聽聽音樂,以求心平氣和。
立冬節氣,飲食應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李金輝指出,冬季寒冷,人們飲食多偏熱食,喜歡吃火鍋等,加上室內溫度高,出門穿得暖,時有“上火”的情況發生。“飲食應以溫和為主,熱食不宜過燥,適量食用溫性食物如高粱、糯米、香菜、韭菜、雞牛羊肉、龍眼、橘子等。多吃蔬菜、多飲水,以防津液耗傷。老年人的日常飲食以溫補為主,可適量吃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品,做到稀干搭配、葷素夾雜,軟硬適度,避免寒冷刺激性食物和油膩難消化食物。”
疾病預防上,李金輝提醒人們注意以下三點。
警惕呼吸道疾病
季節變換,尤其是立冬以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高發,尤其是老年人、兒童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群,應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加衣物,出門戴好口罩,避免呼吸道疾病侵襲。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冬季溫度低,老年人運動減少,身體循環不暢,加上寒冷刺激,導致血管收縮,血液黏稠度升高,心腦血管疾病時有發生。這個時節,老年人應穿著寬松且保暖效果好的衣服,既保暖避風寒,又不影響血液循環;適當運動,補充水分,保持血液循環正常。
預防皮膚干燥瘙癢
冬季多風,寒冷干燥,極易產生皮膚瘙癢的情況。尤其是老年人,皮膚脂肪減少,皮脂腺退化,皮膚瘙癢的癥狀更甚。人們在冬季應注意飲食調理,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皮膚可涂滋潤無刺激的潤膚品,以防皮膚干燥瘙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