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在“三九”時節尤為高發。一方面,受冷空氣刺激后,機體外圍的血管收縮,易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的上升,心臟負荷增加。另一方面,氣候寒冷,身體耗能供熱,心臟耗氧量加大,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本就存在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的問題,氣溫降低時原本狹窄的血管會變得更加狹窄,很可能加重病癥。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數比夏天高41%。英國的一項研究也發現,氣溫每降低1℃,心臟病發病率就會增加2%。
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日常應注意保暖,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中。同時,保證睡眠充足,有助于調節血壓和心率。此外,北方室內外溫差較大,加之天氣干燥,要保證每日飲水量,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對于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應堅持服藥,積極控制基礎病,日常勤測血壓、血糖,出現異常波動要及時就醫。
冬季氣溫低,人的活動量減少,新陳代謝下降,肺部活動不足,清除外來的異物、細菌和病毒的能力也會下降,加上干燥的空氣、肺氣管內黏液變稠,呼吸系統成為冬季疾病的重災區。冬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比平時高出2-3倍。
預防呼吸系統疾病,同樣需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口鼻部位的防護,可以佩戴口罩以減少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同時防止病原體通過飛沫和氣溶膠傳播。保持室內空氣濕潤也很重要,可以使用加濕器或在室內放置水盆等方式增加濕度。飲食方面,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潤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蜂蜜等。此外,適量進行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強呼吸系統的抵抗力。
寒冷天氣會使人的食欲增加,偏愛一些高熱量食物供能,會加重胃腸負擔,更易導致胃腸道疾病的復發。同時,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胃腸道抗病能力減弱,如果繼續生食過多的瓜類水果、冷飲等,很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
預防消化系統疾病,關鍵在于合理飲食。應避免過多攝入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溫熱、易消化的食物。同時,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對于已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調養。
寒冷特別是持續受涼和晝夜溫度反差,可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從而引起關節疼痛,還可能促使骨質增生、關節炎、風濕等的復發。
預防風濕骨病,除了注意保暖外,還可以進行一些適量的體育鍛煉,如瑜伽、太極等,有助于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同時,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以免加重關節負擔。對于已有風濕骨病的患者,應定期進行復查和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除了針對上述具體疾病的預防措施外,“三九”時節還應注重綜合養生。以下是一些實用的養生建議:
綜上所述,“三九”時節應警惕“冬病”的高發。通過合理的飲食調養、適量的體育鍛煉、充足的睡眠以及良好的心態調整等措施,我們可以有效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同時,對于已有相關疾病的患者來說,更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積極的治療和調養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度過一個健康、愉快的冬季。
]]>